第八十章 匈奴帝国 (第2/2页)
try{ggauto();} catch(ex){}
这种心态啊,根深蒂固。
秦国没统一之前,那些游牧民族小部落就像是一群小蟊贼。
时不时就来中原边境上溜达一圈,虽然不成大气候,但也让人头疼不已。
等秦国一统天下后,那些以匈奴为首的游牧民族,觉得中原人现在更强大了,还不和他们做生意。
但是很多生活必需品还是得从中原买,再加上当时又赶上了小冰期,生活更煎熬。
没办法,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到中原抢。
秦始皇一看这架势,当然是大怒,这群蛮夷不搭理他们也就算了,还敢主动来犯。
于是就派出了大将蒙恬,带着三十万大军,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草原上,跟匈奴干了一仗。
蒙恬那可真不是盖的,直接把匈奴打怕了,‘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’的名声就是这么来的。
为了防止匈奴再闹事,蒙恬奉命在边境上建了个九原郡。
还把以前秦、燕、赵三个国家的长城给加固加长了,变成了现在说的万里长城。
可惜,秦朝这个强大的帝国也没能长久。
统一了才十几年,就因为内部六国的矛盾和外部草原的压力,
再加上小冰期造成的粮食短缺,内忧外患之下,还是崩溃了。
而那些游牧民族,虽然人少地贫,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。
他们全都是骑兵,速度快、机动性强,对上中原的步兵那简直是碾压性的优势。
想打就打、想跑就跑,中原军队根本追不上,又因为要依靠农耕生活,不能迁移,最后只能拼命抵挡。
游牧民族的生产、生活和战斗都是一体的,效率特别高。
他们平时放牧就是训练骑马射箭,打起仗来根本不需要额外准备什么。
而中原军队得专门训练、得准备粮草、得考虑后勤补给……
再个,游牧民族那边穷,他们打仗就是为了抢资源。
对他们来说,战争就是赚钱的好机会。
而中原这边打起仗来就是花钱如流水。
两边的战争收益和欲望根本就不一样。
所以,汉朝刚建立的时候也被匈奴折腾得够呛。
刘邦亲自带兵出征都被困于白登山上,差点栽了跟头。
不过汉朝后来休养生息了几十年,国力大增。
到了汉武帝那会儿才算是把匈奴给打怕了。”
苏辰听得入迷,不禁插话道:
“既然大秦、大汉都曾经重创草原民族,为何不索性将草原纳入版图,成就一番开疆拓土的伟业?
这岂不是更能彰显国威吗?”
老年方逸听闻此言,脸上浮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古怪神色,声音中夹杂着几分调侃:
“苏辰,看来你没少受那些古代爽文小说‘熏陶’。
我偶尔无聊时也会翻上几本,确实,那些故事读起来挺带劲的,
但要说逻辑嘛,可就有点经不起推敲了。”
他稍微停顿了一下,继续道:
“就拿小说中那些所谓‘妙计’来说吧。
主角在古代大权独揽,为了消灭草原民族,选择从破坏生态环境入手。
大量从草原购买山羊,鼓励草原人多养山羊,因为山羊吃草一般都是连根一起吃。
这样不出二十年,草原就被吃得一干二净。
或是鼓励草原人养兔子,中原却只收购兔子皮毛,不要兔肉。
结果草原人只能天天吃兔肉,最后瘦得皮包骨头,不战而败。
更有甚者,用强大的武力打败草原后,
俘虏几个大可汗的子女妻子,将他们带到中原,用儒家文化好吃好喝地供养十几年,再放回草原。
企图用儒家文化来教化草原人,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……”
说到这里,老年方逸无奈摇头苦笑,“古人只是生的早,并不代表他们见识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