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 审时度势 (第2/2页)
韩登转过身看着种平,郑重的说道:“我是在邺城寄人篱下,和文训接触并不多,这并不是他给我灌了迷汤,而是我冷静思考后的选择。”
种平不解的问道:“为什么呀?!问阶,我们有十万大军!百万子民!大哥雄踞关中,经营近二十年!你究竟是怎么想的?为什么要将你爹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送人呢?你就……”
“平叔,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,我知道这是我爹一生的心血,不用你来告诉我。”
韩登看着种平,语重心长的说道:“正因为我爹为关中奋斗了一生,我才决意归顺文训,不想让他守护的百姓陷于战火之中。
他这辈子干的最多的事,难道不是为了让关中的百姓能够安稳的生活,不被党项人蹂躏吗?如果他有进取天下之心,早在应开疆起兵作乱那会,就排除万难,率领你们挥师东进了!”
种平呆愣着望向韩登,抿了抿嘴唇,胡须跟着微动,欲辩无言。
韩登继续说道:“他明明是实力最强,拥兵最多的一方诸侯。可是,孙芝和应开疆逐鹿中原时,他没有出兵。文训和应开疆争夺天下时,他依然没有出兵。你们跟了他这么久,却不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。”
种平开口辩解道:“那是因为夏国贼子数度南下,我们分身乏术……”
“不,你错了。”韩登盯着脸色难看的种平,一字一句的说道:“我爹从始至终,都没想过让家乡子弟白白流血,除非他国来攻,否则你见他哪次主动出击、想要扩大地盘过?
而今天,我是继承我爹的遗志,为家乡百姓、为关中士绅,谋求一条出路。文训起家,倚仗的是江淮士族,但却将都城定在颍川势力中心。如今更是广纳天下英才,青徐、燕赵尽皆归心,又怎会区待我们关陇?
平叔,我为的不是田舍私计、一家之利。而是为了完成爹的遗愿,为了我们的亲朋故旧能够免于战火。为了天下百姓能够重归一家。唐末以来,纷乱离扰,苦战久矣!”
种平难以置信的看着韩登平静的眼眸,显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嘴唇一直在动,可却说不出一个字。
“就算抛却这些远虑,侄儿与平叔说说近忧。如今孟蜀、夏国都盯着我们,中原西进已是必然,就算集全境之力,也未必能应对这三路大军。
更不要说二叔与我尚在相持,再拖下去,我们会被他们撕碎瓜分的!那才是违背了我爹的遗愿,毁了他一生的心血,让他死不瞑目!”
“这……”
韩登打断种平,继续苦口婆心的劝说道:“此时归顺,凭我们关中的底蕴,外加长姐又是文家大妇、未来皇后,何愁不能在朝堂之上傲视群雄?并非是我们伏低做小,而是以另一种方式,权御天下!
否则,山河血染,兵败屈从,那才真是失了先机,低人一等啊!”
夜风从半掩的纸窗吹进室内,一阵凉意袭来。种平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,单手握紧扶手,低眉在地面上左右移动,微张着嘴巴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。
理智告诉他,韩登说的不无道理,甚至可能是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下,最佳的选择。
如果韩登统一不了关陇士族的意见,文训会放弃进兵关中,任由夏国或者孟蜀兼并这块肥沃的土地,日渐坐大,然后与他争夺天下吗?
绝对不会!!
他一定会让那帮刚刚平定了中原的虎狼之师,消除一切反对的声带,恢庙咸秦,收复西京。
他有这个能力。
种平坐在椅子上,心乱如麻的思考了很久,久到凌晨都快要失去耐心了,终于起身对着韩登正色行礼:“臣下明白了,该怎么做,请关中王示下。”
“只需如此……”
烛花爆裂,谋划完事情后,韩登和凌晨就要辞别离去,叫种平留步,还有好几家的选票要拉呢~
就在韩登重新将黑色斗篷盖在头上,正欲出门时,种平突然问道:“问阶,你就不怕自己前脚刚走,老夫后脚就去向你二叔告发,全城缉捕吗?”
韩登脚步一顿,和凌晨对视一眼后,笑着对种平说道:“无论如何,侄儿都尊重平叔的选择。况且,侄儿相信您的为人。”
说罢,他便拉开房门,走了出去。
种平欣慰的望着韩登离去的背影,大哥还说他家大郎不像他,哪里不像?这份性情和胆魄,分明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
渭城韩家,不生孬种。
就在他露出一脸姨母笑感慨万千的时候,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,目光转向凌晨,发现对方正在用一种古怪的笑容打量着自己。
“或许……大人真可以向蓝田侯偷偷告个密,人生在世,又何妨一试呢~”
调皮的开了个地狱玩笑后,凌晨潇洒的转身,跨过门槛走了出去,留下种平微微发愣。
对啊!刚才光顾着谈论大事了,怎么把他给忘了,这小子是谁啊?
种平这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刚刚不好的回忆来,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……
没破皮吧?
在凌晨和护庄队的保护下,韩登趁夜拜访了许多长安城中还可以争取一下的人,许多有识之士审时度势,做出了和种平同样的选择。
当然,冥顽不灵的人也不会少,这样的人,凌晨都送去见韩珏了。
有什么委屈和苦衷,当面跟他说去吧~